夜读九江 | (书架)描写撷英·声音(续)

2024-11-02 19:07: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597


BBB(1).jpg


描写撷英·声音(续)

■ 伍 穆

1、歌声

那时候宝老师一回到故乡,额吉在百里之外就听到她的歌声了。她唱起歌的时候,吃草的牛羊会停止咀嚼,游泳的骏马会扬起脖子,女人们会把小羊羔和小狼崽儿一起搂在怀里,搏克手们会像鹰一样高高扬起双臂。宝老师的歌声是翡翠一般的美酒,是绸缎一样的奶汁,日日夜夜滋润在巴尔虎人的心上。(艾平《锯羊角的额吉》)

【点评】宝老师是蒙古族歌唱家,额吉年轻时是她的粉丝。当年宝老师所唱的《牧歌》,谁也没有她唱得好听。作为老一代的草原守护者,额吉对宝老师的怀念,反映了她对草原生活的留恋。作者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用悠扬宽广、婉转起伏的旋律,抒发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豪放豁达、崇尚自然的情怀。

 

2、市声

中国南方,每五天举办一次的乡村市集,鸡公车和扁担的吱扭声,摊贩的叫卖声……在人海里能分辨具体而微的吆喝,招呼,交谈,争吵,连夹在鹅鸭从笼里发出的嘎嘎声的间隙,毛茸茸的小鸡低而尖的吱吱,也分得清楚。稍远些——比如说,待在面对闹市的铺子二楼,盈耳的便是总其成的市声,嗡嗡的,轰轰的,除非有大的动静,如卖艺者突然在广场开拓疆土,摆起兜售“泰山跌打丸”的档子或一只正被阉割的小猪从棚里挣脱。这土得掉渣的“斯卡布罗集市”,是肮脏,本分,原始,和平的。(刘荒田《去了一趟“斯卡布罗集市”》)

【点评】市声指街市的喧闹声。南宋曾几诗:“出郭市声远,过溪山色多。”文章的描写具体入微,可谓声音的“清明上河图”。当然在多数情况下,市声是“总其成”的嗡嗡、轰轰声,当我们在长条椅上闭目养神时,入耳的市声会更加清晰和突出。

 

3、鼾声

果然那个人终于熬不住了,他把头歪在那里,开始发出轻微的鼾声,一个人进入打鼾的状态,毫无疑问说明他开始睡熟了。可是坐在那里的秦福发现那个人的鼾声仅仅是个前奏,并且正在一步一步走向高潮,很快就非同一般丰富多彩起来。那个人的鼾声响亮沉实五音俱全,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一声,短短长长、长长短短,长短相接,就像一支庞大的乐队气势宏伟。秦福从没听到过这么响亮、这么丰富的鼾声,这水平比矿上的马立本可高级多了。(田林《回家》)

【点评】鼾声是人类声音的“排泄物”,是部分人(男性占比较高)睡眠时产生的噪音。鲜有作家有描写它的雅趣。这里把一个人的鼾声写得热闹非凡,带有嘲谑的口吻(如“五音俱全”)。多用短句、反复、回环等语言形式,与打鼾本身的声音形态也比较协调。

 

4、急刹车的声音

好不容易从山岩的缝隙间挤过去,路并没有走出去多远,却接连听见前方传来急刹车的声音,急促,尖利,又戛然而止,就像是深山里传出的一声呼喊,而此时,完全有可能,在周边的山谷里,在人迹罕至的山石间,恰恰就有幸存者在发出呼喊。(李修文《山河袈裟》)

【点评】急刹车的声音,是声音的瞬间爆发,有时会伴随惊心动魄的场面甚至交通事故。这里的描写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只有区区九个字:“急促,尖利,又戛然而止”,却十分精当,音节效果也仿佛刹车时的声音。

 

5、寺院钟鼓声

很早就可以听到寺院的钟声,这种金属被敲击的声响,清泠泠有如波澜,可以荡漾到很远的地方去。它表明这个集体已经起来,开始又一日的修行。而晚间“嗵嗵嗵”的鼓点,木槌打在皮革上,它的声响就有些沉闷,穿透不了太远就消失了。再下来声息全无灯火阑珊。(朱以撒《缘起》)

【点评】我们常说“晨钟暮鼓”,这里就是对该成语的最好诠释。一是用对比法,通过钟声与鼓声比较,表现二者质感的不同;二是把描写与叙事结合,通过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反映了僧侣的日常起居和修行。“集体”这个寻常词语,十分符合规模较大寺院的常态。

 

6、琴音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冯骥才《冬日絮语》)

【点评】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把最难描摹的器乐声极富张力地表现出来。作为听觉形象的琴音,沟通了视觉形象(闪光、亮色、金色、阴影、太阳)和触觉形象(摸索、触动、用手试探),使最难表现的音乐变得形象可感,最后一句更是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