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无户不剪纸

2024-11-11 19:02:00   
浏览量 29247

图片


瑞昌剪纸艺术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非镂空”的剪纸技法,剪纸内容也多与生活紧密相关。除了窗花、门帘花、喜字花、灯彩花等日常物事,也有喜鹊登梅、福寿无双、鲤跳龙门等图案,有祈福、祝寿、贺喜之意。


作者 | 张玉周

题图 | 剪纸培训


11月5日,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温州开幕,瑞昌选送的民间文艺版权作品——瑞昌剪纸和瑞昌竹编作为江西省代表之一亮相研讨会,惊艳了众人。
实际上,在国内各大非遗展演场合,瑞昌剪纸都是常客。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瑞昌剪纸为何深受人们喜爱?剪纸艺术在新时代又应有什么样的艺术表达?

图片

瑞昌市文化馆举办2023年第六期剪纸培训班。朱芸/摄


图片
“姐儿乖,姐儿能,会剪刘海戏金蟾。蜂采菊,人采花,剪个蝴蝶戏金瓜。”“好曲烧好酒,好米锻好粑。讨亲要巧姐,玲珑会剪花。”在瑞昌当地流传着不少关于剪纸的民谣。
瑞昌民间素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的说法。“最早的时候,都是当地的农妇们,凭记忆和想象,一手拿纸,一手运剪,直接将花样剪出。”瑞昌市非遗部主任柯冰瑶介绍。瑞昌剪纸艺术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非镂空”的剪纸技法,剪纸内容也多与生活紧密相关。除了窗花、门帘花、喜字花、灯彩花等日常物事,也有喜鹊登梅、福寿无双、鲤跳龙门等图案,有祈福、祝寿、贺喜之意。
“1972年11月,在发掘的瑞昌西汉古墓墓砖纹饰上,找到了夏畈剪纸的雏形。这种融汇了南北特点的剪纸艺术,既有精巧、秀丽、严谨的阴柔之美,又有古朴、坚实、豪放的阳刚之美。这一发现,加快了我们发掘瑞昌剪纸文化的步伐。”夏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曦说。

图片

市民在瑞昌市文化馆参观剪纸作品展。陈娜/摄


1992年,瑞昌市被江西省文化旅游厅命名为“剪纸之乡”。1993年,国家文化部授予瑞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称号。2008年,瑞昌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瑞昌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名录。
2019年,瑞昌市投资在夏畈镇建造剪纸博物馆,馆内共收藏瑞昌剪纸项目国家级及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民间艺人创作的《涎兜花鱼戏莲》《凤戏牡丹》等剪纸作品200余件。
博物馆还请来民间剪纸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朱朴光坐馆:“平时我就在工作室创作,也会向大家讲解瑞昌剪纸的文化。”朱朴光从事剪纸创作25年,创作了《水浒108将》《红楼梦》《仕女图》等大幅剪纸系列作品200余幅,窗花、生肖等小幅剪纸系列作品千余幅。他的作品采用非镂空技法,虚实相间,首尾相连,自成一体。
依托剪纸博物馆,九江学院建立了瑞昌剪纸教学实践基地,瑞昌当地还设立了剪纸体验馆并开设非遗剪纸培训班。“我们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以剪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努力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让瑞昌剪纸文化走出去,为更多人所熟知。”陈曦说。

图片

夏畈镇中心小学在剪纸装裱室组织学生开展“五一”剪纸装裱实践活动。孔潇琦/摄


图片
“早些时候,想到什么就剪什么,没有特别固定的剪法。”瑞昌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刘诗英从11岁开始剪纸,至今已经有七十余年。她擅长花鸟虫鱼,作品构图饱满,线条细致流畅,剪工细密,刀法明快,干净利索。
小时候没有纸和剪刀,刘诗英就用树叶当纸,用指甲当剪刀,用石子当笔,随时作画。凭借着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她的作品得到了四邻的认可,甚至吸引了四里八乡慕名前来学艺。她创作的《狮子滚球》《鸡斗蜈蚣》《喜鹊采梅》等作品相继在国内展出并获得大奖,多幅作品被北京等地美术馆及知名人士收藏。
“剪纸是一门手艺活,是宝贵的民间艺术,希望剪纸艺术能得到大力弘扬与传承。”刘诗英这些年除了去培训班现场指导学员,也会去学校、社区现场授课,身体力行地扛起了传承发扬剪纸文化的大旗。
雷丽娟就是受刘诗英指导的众多剪纸爱好者中的一员,传授剪纸手艺的师傅除了刘诗英,还有王木莲、陈仙花等。慢慢地,雷丽娟掌握了“一刀剪”技艺的精髓,但剪纸并不能维持日常生计,便远走他乡谋生。婚后生子回到家乡,她接到市文化部门的邀请,赴云南福保参加乡村文化艺术节。
那是她第一次在公众视野中进行剪纸表演,展台上的她埋头剪纸,握熟了剪刀的手在纸上娴熟地摆弄,不一会儿一幅孔雀图便跃然纸上。
这些年,瑞昌剪纸艺人纷纷涌现,除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诗英,省级非遗传承人朱朴光、雷丽娟以及老艺人张友清、徐菊姐、陈玉姣等,还有新秀余惠、朱向阳、邵琴等学生30余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瑞昌有100余人共2000余件剪纸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大展、大赛中展出或获奖。

图片

“瑞昌剪纸”非遗传承人李洪发正在给学员上课。胡博为/摄


图片
非遗传承,用心更要用“新”。
“同学们先把纸四角对折,剪出两个波浪,在第二个波浪这里再剪出一个三角形……”在瑞昌市第六小学弘遗小作坊内,瑞昌剪纸九江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洪发正在向学生们展示剪纸的技术要领。只见他手拿剪刀,灵巧地在红纸上游走,时而大开大合,时而精雕细琢,纸随剪落,不一会儿,一朵美观大气的海棠花就呈现在眼前。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大家纷纷拿起纸和剪刀,对折、下刀、走刀……一张普通的薄纸,在孩子们的巧手中变换出一个个线条纤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老师,我剪好了!”弘遗小作坊内传出阵阵欢呼声,孩子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除了剪纸,“祥瑞瑞昌、马到成功、三阳开泰”等由学生题写的毛笔字与剪纸相结合,更具一番风味。
在瑞昌,逢年过节或重大节日,剪纸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2008年瑞昌剪纸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当地不少学校将瑞昌剪纸作为特色课引入课堂。如今,瑞昌市有50%以上的学校开办了剪纸课。
“从2014年开始,学校就开设了剪纸特色课,同学们很喜欢。”在夏畈镇中心小学,剪纸几乎是一门人人都会的艺术。据校长李珊珊介绍,为了办好剪纸特色课,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建立剪纸工作坊,在一至六年级的班上都成立了兴趣小组。

图片

夏畈镇中心小学在剪纸装裱室组织学生开展“五一”剪纸装裱实践活动。孔潇琦/摄


每逢重大节日,学校就在广场开展剪纸送福活动,该校学生还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江西省第七届江西艺术节等活动上展示瑞昌剪纸。2023年,夏畈镇中心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年轻血液的加入,为这项古老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希望能让更多人通过瑞昌剪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瑞昌中等专业学校幼师班毕业生徐翠翠说,出于对瑞昌剪纸的兴趣和传承家乡文化的使命感,毕业以后她经常挤出时间参加剪纸比赛,多次在各类比赛上斩获大奖。
“剪纸进校园,拓展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还涌现出一批传承家乡文化的好苗子,开创了老中青接续传承的好局面。”瑞昌市文化馆馆长蔡敏介绍。

(来源:当代江西)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