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拾遗)建昌侯沈约和他的《郊居赋》

2024-12-03 19:0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1744

建昌侯沈约和他的《郊居赋》

■ 陈前金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史学家。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助梁武帝登位有功,为尚书仆射,封建昌(今永修)县侯,官至尚书令。《梁书》上说,沈约左眼有两个瞳仁,腰上有紫色胎记,聪明过人。他的父亲沈璞被朝廷(南朝刘宋)所杀。他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亲怕他过分勤读,熬夜损坏了身子,不给灯油。于是沈约白天读书,晚上背诵,终于通晓群籍,文采粲然,被济阳蔡兴宗、安西晋安王、齐文惠太子、竟陵王等赏识和提拔,相继担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宁朔将军、辅国将军、五兵尚书、冠军将军、征虏将军等职位。沈约效法汉末藏书家蔡邕赠书王粲故事,将自己的两万卷藏书,除少部留给子孙外,大都赠与嗜学之士王筠,提高了藏书的使用价值,成为藏书史上的美谈。

南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大司马萧衍有篡齐建梁的意图,62岁的沈约与范云等一道劝进,萧衍进位相国,封梁公。握有实权的萧衍任命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后萧衍“受禅”即位,建立梁朝,改元天监,史称梁武帝。由于劝进有功,沈约拜尚书射仆,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并拜沈约母亲为建昌国太夫人。梁国建立的第二年,沈约的母亲去世,梁武帝亲自上门吊丧,进行慰勉。

沈约的诗作多不胜数,代表作有《咏竹诗》《别范安成》《夜夜曲》《豫章行》《春咏诗》《登高望春诗》及组诗《八咏诗》等。诗歌风格以清怨为主,擅长运用五言诗表达深沉的情感,不仅注重声律和对仗,还常常借诗歌委婉曲折地表达内心的深沉情感。例如,他在《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一诗中,通过描绘江水的清澈,来表达他对朝政昏暗的忧虑。寄语远在京城的朋友,希望他们能沾染到清廉之气。这种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体现了沈约诗歌的独特风格。此外,沈约与周颙等人共同创立了“四声八病”之说,开辟了韵文创作的新境界,其诗作被称为“永明体”,这是从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沈约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为初唐之后兴起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沈约的著述有《晋书》110卷、《宋书》100卷、《齐纪》20卷、《高祖纪》14卷、《迩言》10卷、《谥例》10卷、《宋文章志》30卷、《文集》100卷、《四声谱》。他还培养了又一代文杰——组织编选《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尽管有的诗评家认为沈约的诗歌不如鲍照、谢灵运,但是在写作美文方面,沈约是杰出的代表。

沈约地位极端显赫,却非常朴素,他淡泊自甘,每次被加官,他总是推辞再三。他在建昌盖的房子,一眼能够眺望郊外田野。他曾经写下3600余字的《郊居赋》,在描绘美丽的乡村景色时,将他在建昌县生活、隐居保身的心情表达得细腻生动。《梁书》作者姚察、姚思廉父子非常崇敬沈约,高度赞誉他的人品文品,评价他“高才博洽、一代英伟”,并在正史中直接把这篇长赋记录下来。

沈约所处的时代,正是崇尚清静优雅的山水自然、标榜避世闲居的隐逸思想的时代。这种隐逸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人的普遍心理状态。不论是身体力行、投迹山林的真隐士,还是高居庙堂之上,却企慕江海之志的清高风雅的为官者,均带有一种理想化的诗意栖居情结。沈约的《郊居赋》、潘岳的《闲居赋》与谢灵运的《山居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三篇大赋,均是以“居”为核心的哲理思考。

建昌县前身为海昏县。海昏县位于鄱阳湖西岸,汉高祖六年(前201)立县,范围包括今永修县、武宁县、安义县、奉新县、靖安县及新建区的一部分,是江西省十八个文化古县之一。东汉时期,改海昏县为海昏侯国。海昏县城在吴城镇芦潭村西北的蚌湖湖畔。南朝宋嘉二年(425),鄱阳湖西移,海昏县城沉没,县署迁艾城(今永修县艾城镇),改称建昌县。沈约一家三代在建昌为官。沈约曾任建昌县侯。沈约死后,其子沈旋、其孙沈实继续为建昌县侯。

沈约的《郊居赋》写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此时沈约67岁。这年四月沈约为尚书左仆射,十月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成为昭明太子身边主要人物之一。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郊居赋》中,沈约说自己在海昏建房,认为自己无大志大才,所以不邀名利,希望洁身自好于远地。“惟至人之非已,固物我而兼忘……伊人之褊志,无经世之大方……违利建于海昏,创惟桑于江汜……乍容身于白社,亦寄孥于伯通……本忘情于徇物,徒羁绁于天壤。应屡叹于牵丝,陆兴言于世网。事滔滔而未合,志而无爽。路将殚而弥峭,情薄暮而逾广。抱寸心其兰,何斯愿之浩荡。咏归欤而踯,眷岩阿而抵掌……不慕权于城市,岂邀名于屠肆。”他使用大量美文讴歌“纷披蓊郁,吐绿攒朱……素烟晚带,白雾晨萦……紫莲夜发,红荷晓舒。轻风微动,芬芳袭余”的绝世好景,又“伤余情之颓暮,罹忧患其相溢”“长太息其何言,羌愧心之非一”,把心境描述得很曲折生动。这篇长赋既描写了建昌清静幽雅的山水自然的景色,也表现了他避世闲居的隐逸思想。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