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费南希
我的老家位于赣北的一个小县城边上。一条长河(河的名字就叫长河),阻隔城市的喧嚣;几栋土屋,串联几十年的故事;一片棉花地,承载着儿时的记忆。
长河
一条刀削般笔直的长河上,四座桥连通我的老家与瑞昌市区。长河是老家的标志性地点,过了长河,才算真正到了我的老家——四华村。
对于这条河,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因为每次从九江城区回老家,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大多会在车上酣然入睡,每次到了横跨长河的大桥处,妈妈就会把我叫醒:“快到了!起来清醒一下吧!”我便会打开车窗,让清凉又熟悉的风肆意在我的脸庞上吹拂、拍打,风中有时夹杂着青草裹挟的泥土味,有时混合着油菜花开放的清香,有时还会有冬天独特的清冷味。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年暑假,我们一家从老家驾车回九江城区,当时天气阴沉沉的,我们老远便惊呼远处的长河两岸仿佛一面被打碎的镜子,她随着风上下浮动,仿佛能看到她的惊慌与无助。待车开到桥边,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场景出现了,桥边的人们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袋袋堆得高高的抗洪用的沙袋,河水已经快淹过桥面了,两边的工作人员催促我们快点过桥,我坐在车中向外眺望,河水的边际隐藏在浓浓的雾气之中,当真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而这几年,每次回老家的时候,看到河水不复以往的泛滥成灾,河床都已经露出……
那样惊险的场景,只能成为我脑海中的回忆。
老屋
我们老家有三栋土屋。
最大的那栋红砖砌成的老屋在前面,门前则是一条屋场上的小路。一进门,便是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着毛主席画像,一个节能小灯泡从堂屋一楼楼顶的中间垂吊下来,灯下摆着一张方桌。通常,我们在堂屋里吃饭和娱乐,堂屋两侧分别有两间大房。
后面的两栋建成于曾祖父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小土屋,则分别用来养猪和烧火做饭。而我童年最快乐的回忆,便在那小小的一方烧火做饭的小土屋里。
每当听到奶奶准备做饭的动静,我便从堂屋跑到后面的土屋里,坐上我的“专属位置”——灶门口,等待奶奶的“发号施令”,顺便熟悉烧火用的家伙们——火钳、吹火筒、竹棍、扫把等等。
等到奶奶洗切好食材,我就喊来爸爸生火。我把打火机递给爸爸,点燃对半折好的干草,丢进火炉里,再从爷爷堆放好的柴火中挑出几根比较粗的做“地基”,将粗木柴堆成金字塔的样子,火就越烧越旺,而我的任务很简单,只需要时不时地往灶膛里面添柴加火,保持火不熄灭就可以了。
每当看到我丢进去的柴火被慢慢烧完,再添新柴进去,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静静地听着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声音,我的心里也非常愉悦。
爸爸还跟我讲过关于土屋的许多故事。在爸爸小的时候,家里只有后面两栋小土屋,他晚上就睡在烧火的那间土屋的第二层。说是第二层,其实就是用桁条和楼板隔出来的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阁楼。听爸爸说,在我的老奶奶出殡的当天夜晚,后面两间小土屋时不时地发出“呲呲”的异常声音,而我的爷爷是个遇事刨根问底的人,他仔细查找声音的来源,最后发现连接后面两间小土屋之间的电线短路。
用来养猪的后面那间土屋,同时也用做茅厕,当时猪圈栅栏破旧,上厕所的时候,自小在城墙脚下长大的妈妈都很害怕猪冲出栅栏来撞自己……
还有许多关于老房子的故事,爸爸每每讲起,我都听得津津有味,总是感到意犹未尽。
土地
老家的土屋到后埂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到埂上去,便到了我家的棉花地和橘林。
我之前跟着奶奶去地里摘棉花。一瓣瓣白花花的棉花被黑褐色的棉花壳半包裹着,像剥开的山竹一样。我左右开弓,双手摘下白色的棉花,放进篮筐中,很快,一个大筐子就撑满了白白胖胖的棉花娃娃,剩下的棉花秸秆就成为来年种植棉花的天然肥料了。
我也跟着爸爸去摘过橘林里的橘子。那年的橘子收成非常好,橘枝都被金黄色的橘子压弯了腰。一钻进橘林,不管是头顶上方、地上,还是手边,目光所及之处,都挂着满满当当的橘子,当真是橘子的海洋!我们边摘边吃,尽兴而归!
这几年,由于奶奶去姑姑家住了,我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老家,新房后面的一块地都荒废了,长满了杂树荒草。今年春天,爸爸和他的战友张叔叔陆陆续续地在那片土地上“开荒”,种了辣椒、茄子、南瓜,还有夏日解暑必备的——西瓜。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回乡下采摘他们的“劳动成果”。刚开始,大家以为只是几处“星星之火”,到了地里才发现菜园被规划得整整齐齐——油亮的茄子,绿油油的辣椒,都乖乖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上,虽然当时南瓜只长出来几条南瓜藤,但是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可以吃到软糯香甜的南瓜了。当时正值正午,我也扛着锄头和铁锹,跟着奶奶、爸爸除杂草、松土,下午两点钟的烈日逼出我的汗水,锄柄将我的手掌磨出了血泡,但经过一番劳作,看到平整的土地后,那些苦与累都不算什么,心里的成就感满满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